2021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业态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2021年02月04日


     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2020年,可以用纠结中前行来描述。一方面,传统的交易形式的规模不断在萎缩,市场的整体交易状态除了个别交易形态以外并不活跃;另一方面,市场机构的预期不断提高,业态创新的融合生发持续深入,但这好像并没有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底层结构的发展态势。

       可以说,无论从市场发展的实际态势,还是市场理论研究评判的状况,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认知,都尚处于一种混沌、矛盾与无助的境况中,亟需要进一步向市场发展的实际回归,向理论研究的理性与常识回归,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寻找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实状况认知的共识,进一步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分析研究的共同框架,从而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发现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系统性的内部规律,并在规律的深化认知与推动下,凝聚市场与社会的共识的力量,寻找新的市场发展战略方向与突破口,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高质量快速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创新发展其实一直鼓励着我们。到了今天,当我们需要展望与分析202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时候,忽然发现,在艺术品市场这个古老的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重视与关注新的市场力量、新的市场创新业态。因为,我们看到了如果没有新的业态,中国艺术品市场就不可能有这么强的韧性,也可能在几年前就发生了市场结构性垮坍;如果我们看不到新业态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的活力,可能我们真的就无法勾勒其发展的未来。

一、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纠结中前行

      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已经进入新常态,但下行压力还是很大,在分析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综合考虑系统性的影响因素。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近4000亿元的发展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其业态结构空前丰富多元,与社会的互动影响不断强化,以至于我们很难像以前那样,依靠个别专家拍脑袋的评判,就可以分析厘清市场发展的系统态势。

       必须意识到,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的形成,特别需要的是要把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相区别,不能把周期性的问题当作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问题,也不能把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的问题当作周期性的问题,或混同于周期性的问题,这就需要告别惯性思维。所以,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哪些是周期性因素?哪些是结构性因素?哪些是市场进程性因素?哪些是体制性因素?哪些是市场行情性因素等需要认真厘清,这是研究与认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态势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分析与认知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现象:

1.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传统市场规模萎缩,信心涣散

      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11年秋拍出现新一轮调整的信号以来,10个年头过去了,但市场并没有出现新的一轮市场崛起的基础与动力,这导致1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逐步萎缩,市场的信心也游离不定。我们知道,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只要市场信心没有呈现聚集归拢,市场的行情就难以真正回归,这是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基础。

2.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预期高企,而市场底层消沉,反映出市场预期管理的扭曲

       可以说1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发生了多轮高强度市场预期管理的努力,市场的机构预期不断被拉高,但最后都以底层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形成响应而终告失败。我们看到的是,类似的市场预期管理的强努力又一次在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预言,先拍卖再博览会推动,先香港再内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与拉动。但由于市场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市场的信心难以持续建立与聚集回拢,最终并没有形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市场积极响应,市场在纠结与不甘中迎来了2021年。

3.中国艺术品市场有看点无热点,看似热闹其实没有聚焦发展的突破口,形不成市场热点与繁荣发展的市场格局

       在巨大需求及科技融合发展的拉动下,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是看点繁多,特别是在新的政治生态与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艺术品的消费场景在发生大的变化,融合体验消费大行其道,与此相对应的网上营销手段与模式快速发展,不断建构起以网上直播为核心的新的营销模式与创新业态;另一方面是过亿拍品不断出现在拍卖市场中,不断拉动人们的关注度。博览会的热烈场面与比较高的成交额,也在刺激着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但是这些看点由于缺失市场基本面与市场基础机制的支撑,始终难以形成相对持续的热点,更谈不上市场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4.中国艺术品市场传统的市场惯性无法推动市场创新发展的新结构重塑

      人们目前普遍有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市场利好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无法启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一轮行情?2020年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及科技融合的快速发展,很难进一步启动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利用传统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惯性,来推动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创新发展。新的市场发展动力需要新的市场基础与新的发展模式,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新的发展轨道,这就需要我们推动市场创新发展的新结构重塑。

      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这些纠结的现象,其实都有其内在的市场底层结构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市场底层结构的存在及其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不管多么纠结,也会不断前行。事实上,市场的纠结其实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前行过程中的一种老与新、传统业态与创新业态的博弈过程,正是在市场纠结的趔趄中,我们看到了那些是衰老的内容,看到了那些是生命的活力,看到了新的一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春风。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深层结构问题

我们把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基本问题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诚信机制建设缓慢。其中,制假、贩假、假拍“三假”问题严重。目前,“三假”已经*********服务,并且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制裁。“三假”问题的泛滥已经动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肿瘤,如果不能及时的切除,必将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癌症。

      二是定价机制发育滞后。表现在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一二级市场倒挂严重,定价机制混乱。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中拍卖市场一股独大,私下交易泛滥,画廊业被边缘化,私下交易规模大;在定价机制扭曲中,最突出的是艺术品的定价机制是在礼品市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价值与价格严重扭曲。随着艺术品市场进入收藏投资市场阶段,新的定价机制的培育和形成就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

      三是退出机制建设缺失。退出机制不健全,建设缺失,使得艺术品资本难以进入,市场投资规模难以扩大,制约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很多艺术品收藏投资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很容易,但当要将艺术品变现的时候就很难,因为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目前公开的退出机制只有拍卖这一条途径,但是拍卖业一年的成交额才数百亿元,以艺术品市场中潜在的需求来讲,这个体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是市场支撑服务体系发育不良。其中,支撑体系中,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管几乎空白,行业管理组织不健全;服务体系中,确权、鉴定、评估、鉴证备案、集保甚至运输等,都需要有一整套体系的保证,而目前我们面临的市场状况是这些服务功能基本上都是缺少与不健全的,特别是鉴定与评估这两个体系的缺失,严重制约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除了以上四大基础问题之外,决定中国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主要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市场底层结构的问题。

1.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与供给机制的扭曲

       市场经济中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那就是供需关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供需关系一直处于错位或者是扭曲的状态。

       一是在供给方,市场在供给侧过度市场化,不仅仅是供给的商品规模巨大,而且供给的路径繁多,几乎是无孔不入,但是,供给的效率低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多的路径的供给,难以满足市场高端需求。

       二是需求方面,市场在需求侧过度不市场化,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除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我们很难找到释放这种需求的路径,更没有为这种需求进行专业化服务的平台,在传统市场交易中,唯一可以称之为公开交易市场的就是拍卖市场。面对过度不市场化的需求侧与过度市场化的供给侧,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供需机制的扭曲,可以说始终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2.中国艺术品市场二元结构的形成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分化加剧,市场二元化结构正在快速形成的过程中。随着我国大众人均GDP的增长,人们的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型,同时拉动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迅速崛起。与此相对应,随着艺术品市场结构的转型,收藏投资市场也在迅速成长,由于消费市场与收藏投资市场的不同价值取向,使得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形成二元化的市场结构。在以下三大动力的推动下,这种二元化结构正在走向深化:一是我国文化艺术消费的崛起;二是艺术品作为优质资产的“挤出”效应;三是全球性的艺术品市场“激发效应”再次可能出现。

       中国艺术品市场二元结构的形成,在短期内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长期来看,不利于统一的市场基础的形成,反映的是市场价值观趣向出现了分歧。消费市场更多地是关注大众消费的文化取向,个性化、时尚化、轻薄化、快捷化是其追求的主流;而收藏投资市场,更多地是关注艺术价值与投资收益,追求的是价值投资的理念。因此,消费市场与收藏投资市场的对接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价格问题,也不仅仅是大众与小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美文化重塑的问题。也就是说,需要由社会美育及艺术教育来不断拟合其分歧,以巩固艺术品市场中的价值共识。

3.中国艺术品市场逆周期效应与挤出效应或者是激发效应没有如约显现

       艺术品市场逆周期效应往往是挤出效应或者是激发效应的结果。后疫情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逆周期效应及“挤出”“激发”效应的叠加能不能出现?这是2021年人们普遍有的一个疑问。大家可能还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世界艺术品市场的表现记忆犹新。

        当下,我们又一次面对新的危机所可能带来的“激发”效应:一是我们仍然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困境,目前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非常脆弱,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会重燃导火索,事实上,全球金融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遇;二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暴增,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乏力;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为经济发展及社会政治导入不稳定发展的可能。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市场的并不是同样的东西:无论从发生的背景、影响机制、发展效应等各不相同,所以简单地类推是靠不住的。究竟后疫情时代会不会出现新的“挤出”“激发”效应?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告诉我们,2021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主要还是看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及市场创新需求的发展变化。

4.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管理与综合性服务平台缺失

       关注消费需求市场是因为当前我国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正在发生转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基础之上的。

      为什么在谈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管理的时候需要研究艺术品综合性服务平台,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众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约为160多万亿元,而根据国际有关经验数据测算表明,与如此大规模的金融资产相对应匹配的艺术品资产规模,其潜在市场规模高达约8万亿元,然而当前我国已经释放出的艺术品市场规模则不到4千亿元,也就是说在8万亿元与不足4千亿元之间的巨大差额,就可以被认为是潜在的艺术品市场需求的发展空间,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需求,我们几乎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没有进行应有的需求管理,需求释放的能力建设缓慢;另一个是管理需求,特别是创新需求、释放需求、优化需求需要专业化的平台,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在的需求,目前还没有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来进行服务对接。由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质,需要有较长的服务链条与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来支撑服务,没有专业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需求管理就难以实现,更遑谈消费需求的释放问题。

5.中国艺术品市场数字化场景与业态创新成为亮点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业态不断变化与发展跃迁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传统业态、混合业态及新业态三个基本的类型。传统业态下市场的主要交易制度与交易形式是点对点、面对面的实物交易,其资讯主要靠圈子化,管理主要靠人情化实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业态的发展变化进入了转型时期,表现在混合业态这一新的业态形式出现,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传统业态互联网化,简而言之,就是把传统业态搬到了互联网上,与此相应的是业态的基础是以信息化不断深化来实现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市场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

       随着新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场景的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新的业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就是改变了以前靠传统管理方式为客户提供管理与服务的状况,而代之以数字化、精准化的服务与管理实现交易管理。事实上,对于精准服务与管理,可分为两个层次探讨:一是在混合业态下精准服务与管理是对客户需求的精准管理与服务,而在新业态下,对客户的精准服务与管理则表现为,除了需求的精准管理外更多地实现对客户信用的精准管理。与新业态的变化相对应的是交易管理与金融服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业态下的基础设施、交易形式、交易机制与场景都在发生变化。

6.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其中资产化发展是重点。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强调资产化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就是因为资产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环节,只有通过艺术品的资产化,才能有效地利用资产化平台机制解决艺术品商品化过程中的“货真价实”问题,才能有效地利用平台化机制,整合金融体系资源及产业与市场的支撑体系,实现艺术品资产的金融化发展,从而完成艺术品金融资产在金融体系的平台上的便捷流转,实现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退出机制的建设等一些重大的问题。

      以上分析可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业态从哪里来?不是概念,也不是逻辑,新业态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生发中来。不清楚市场的底层结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业态就可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深刻弄懂了市场的底层结构,新业态才可能是活生生的市场的现实存在。

三、中国艺术品市场需要基于新业态创新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今天,如果不研究与分析认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业态,就不可能理解市场发生了什么,当然,就不可能认知市场向哪里去。新业态,已经是认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也就是说,不深刻认知新业态,就不可能弄懂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业态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202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热点。




       需求的多元化是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旗帜,也是艺术品市场新业态生发的基础。作为市场的需求,是市场中最为主动、最为敏感与驱动力的要素,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挖掘需求、创新需求、释放需求与优化需求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迫切的任务:积极发展艺术品消费市场,努力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

      艺术消费的发展关键取决于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以及消费产品的提供能力。特别是平台+互联网为艺术消费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元化、多样态、多路径的可能,从而极大地推进了基于场景体验的艺术消费的发展。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业态的丰富与结构的多元,业态的跨界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在数字化潮流的驱动下,基于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场景成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这为新业态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有可能性。

1.利用融合发展机制建构综合性服务平台,释放市场潜在需求

       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多地是需求市场强力拉动的结果,而需求的产生有其基本的逻辑。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两个根本的内在动力:一是消费产生的需求;二是科技催生的需求。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发掘与释放市场的潜在巨大需求。艺术品综合性服务平台建构普遍缺少。在法律法规、政策与监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障碍无法很快突破之前,进行这些瓶颈突破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在特定时空中,整合已有优势资源与产业支撑服务,通过建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与金融体系对接,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服务现实的市场需求,来实现点的突破。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业态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催生与实现这些需求:一是可以创新并改变艺术金融服务方式,使人们获得市场服务的渠道与方式发生重要变化,更加便于人们获取与应用新的服务;二是可以创新服务产品,艺术科技的融合使得市场的风险结构与管控有了分析与实施的手段与工具,把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三是可以为市场监管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支持,推进管理与监管的机制与体系进一步与市场的创新发展相适应、相适配;四是可以通过建构不同的平台,整合更多的资源,更多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样态以及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2.基于数字化场景建构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产业生态的建构

       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传统业态、混合业态、新业态的发展过程,在传统业态中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有三种交易模式:画廊、博览会和拍卖会。混合业态主要是指传统业态的互联网化过程,主要是指有了艺术电商业态的发展。新业态的发展基础是基于数字化,以及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新的基础设施。如中国传统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年的成交额大概在四五百亿元(包括港澳),而在新业态的发展中,微拍堂基于App,2019年的成交额在420多亿元,2020年估计要达到五六百亿元。一个基于App的艺术电商,其成交额已经超过了传统艺术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业态(拍卖)的总成交额。因此,新业态必须要有与之适配的新理念和手段去认知,去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其对应的市场与产业的体系,也一定需要做出基于新业态的变化。

2021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业态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3.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电商的崛起,将改变其战略格局

        科技融合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以前很多在市场中被认为是无解的难题,或是没办法化解的风险,现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逐渐转化成为技术层面的难题,或者说成为通过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这已经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实现。因此,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场景的建构,已经使艺术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回忆一下90年代我国最大的艺术电商“某某在线”,当时它的网上拍卖业务的实现需要一栋楼的体量、一大批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撑服务,而如今,在新基础设施和新数字场景建构已经初具雏形的状况下,开展同样的拍卖活动,可能只需要一个直播人员、一部手机、一台补光灯就能轻松实现,这就是新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场景的建构建立了强大的支撑。短短的五年、十年时间里,无论是市场还是产业业态,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跃迁与变化,因此,我们讲数字化潮流正在推进新电商的崛起,深刻改变着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格局。

4.基于新业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与能力,艺术财富管理会异军突起

       在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竞争进入充分竞争期,金融业的功能也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逐步由融资为主慢慢转变成融资和投资并重,而且未来逐渐向以投资和财富管理为主转变。竞争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关注客户需求为主线,而金融市场的核心客户群体——高净值客户对优质艺术品资产表现出的兴趣与需求,一直是金融市场进行产品与业务创新发展的一个动力。问题是,如何在新业态的转型与升迁中,以数字化艺术品资产为中心,基于新基础设施建构艺术财富管理的数字化场景。


四、结束语


       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数字化场景的建构,已经使我们认识到从战略的高度去挖掘它的传承,认知它的发展规律与战略方向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大的文化艺术与经济系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框架与体系,并不能涵括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整体,我们需要认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种独特性的现实,使得研究与探索其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独特规律,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分析框架、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系统、结构与体系,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现代化治理体系,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202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业态,不知不觉中正在壮大,不断焕发出越来越艺术的品位!